杏彩体育手机客户端登录.关于常州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杏彩体育手机客户端登录.

  关于常州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常州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关于常州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常州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总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大力实施“532”发展战略,全力推进新能源之都和“两湖”创新区建设,市十七届二次会议确定的绝大部分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如期实现,经济总量提前两年迈上1万亿元台阶,成为全省第5座GDP万亿之城,中国式现代化在常州取得诸多标志性成果。

  生产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下降率、主要污染物减排、单位GDP能耗降幅、单位GDP碳排放量降幅和大气、水环境质量等指标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虽然受到国际地缘紧张加剧、全球贸易增长放缓等影响,我市外资外贸等关联性指标出现一定程度下行,但仍处在合理区间,质量持续提升。总的来看,202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生产平稳、内需改善、质效提升、信心回暖的特征,大多数经济社会指标处于全省第一方阵,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新增城镇就业人数等指标均好于预期。过去一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多措并举稳预期、扩需求,经济运行平稳向好。全面落实国家和省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一揽子政策。着力扩大有效投入,推行“拿地即开工”“开工即送电”“竣备即发证”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新增入库超100亿元或10亿美元项目2个,超10亿元或1亿美元项目46个,154个项目争取专项债额度294.8亿元,睿恩高倍率电芯一期、长海二基地等重大项目加速落地;3个项目列入省级REITs储备库,其中常州新运产业园项目已请国家发改委开展前期辅导。着力推动消费回补,举办“2023水韵江苏·这里夜最美”璀璨夏夜、2023文化和旅游夜间经济创新发展大会暨常州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出台新能源汽车消费政策,带动新能源汽车消费超120亿元。探索数字人民币商贸领域场景应用,全年发放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800万元。着力稳定外资外贸,举办科技经贸洽谈会、“对线多位跨国公司CEO到访常州,新增落地6支QFLP基金。“新三样”产品出口占全省份额15.4%,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109%,投资设立海外仓56个。

  二是聚力聚焦抢风口、增动能,产业发展加速跃升。加快构建以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28条重点产业链为支撑的“1028”产业体系发展格局。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和质量强市三项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新能源之都”蓬勃起势,成功举办2023世界新能源博览会,新能源产业融合集群入选首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试点,新增理想汽车高压纯电关键零部件、时创硅片循环利用及半片电池产业化超百亿元项目2个,入库税收亿元的105家企业中,32家为新能源领域企业;新能源产业产值超7600亿元,整车产量近68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至41.4%。传统产业焕新升级,入选工信部区域(城市)产业名片第二批试点城市。达实久信等4家企业获得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称号,智云天工获得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共享制造类)称号,数量全省第一。以全省唯一“危污乱散低”出清资源配置改革试点为契机,整治提升企业4350家,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3万亩。纵深开展“十百千”工程,深入推进企业“智改数转网联”,累计为超6200家企业开展数字化免费诊断,省级智能工厂累计达27家,世界级“灯塔工厂”、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国家5G工厂均实现零的突破,入选中国智能制造城市二十强。

  三是靶向发力谋创新、求突破,改革活力持续彰显。全力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载体阵地有效夯实,中创新航、格力博成功获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总量达16家。光伏科技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挂牌,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国家智能工业机器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正式落户。企业活力持续激发,招引科技型中小企业910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6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040家、(潜在)独角兽企业17家。装备制造高端化持续推进,新增省级首台(套)重大装备7项。实施企业股改上市“龙腾行动”计划,新增上市企业8家,累计达96家。人才资源加速集聚,高频举办“名城名校合作行·创新创业赢未来”等活动,“生活居住双资助”“青春留常”等政策兑付3亿元,累计建成投用人才公寓11.77万套,引进各类人才超12万名,落户“龙城英才计划”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项目495个;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1380人,连续10年居全省第一。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上线项。全新上线常州“政企通”服务平台,建成企业数字档案库,人才奖补等96个政策事项实现“非申即享”。

  四是统筹协调提能级、优品质,城乡环境不断优化。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1+3”重点功能区等战略要求,着力优化城市空间形态、环境面貌、功能品质。常州经开区、溧阳高新区分别位列全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第1、第3位。提升枢纽能级,常泰长江大桥、腾龙大道、常州奔牛国际机场航站区改扩建等项目加快建设,地铁5号线快速路工程顺利开工。沪宁沿江高铁开通运营,金坛、武进迈入高铁时代。组建运行市级物流产业集团,全市海铁联运量保持全省第一。建设和美乡村,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改扩建农村公厕77座,新增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1个,金坛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国家创建名单。推进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4.48万亩,水稻单产实现全省“十三连冠”。守牢绿水青山,深入实施太湖综合治理“1+8”行动,大力推进洮滆片区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实施生态源保护、城乡公园绿地等工程61项,累计增核5415亩、扩绿1135亩、连网18公里。新建口袋公园29个,全市林木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提升到26.9%和44.6%。PM2.5浓度和优良天数改善率排名连续两年保持全省第一方阵;长江常州段水质连续6年稳定保持Ⅱ类,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超额完成省定目标。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优良城市。

  五是用心用情办实事、惠民生,共同富裕稳步推进。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人民至上,全面打响“六个常有”民生名片。持续兜牢民生底线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2万人,扶持创业1.4万人。居民低保标准调整到每人每月1020元。企业养老保险参保182.66万人,积极推进普惠养老集中签约,为15.8万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医保服务站全覆盖,“先看病,后付费”信用就医入选全国优秀信用案例。新增省级普惠托育机构13家,入选省首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培育城市。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98个、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64部。提升文化综合实力,成功举办“锡剧发展大会”“2023常州文艺精品展演季”“常州首届大运河文旅戏剧周”等文化艺术活动,电影《觅渡》获第19届中美国际电影节“金天使奖”和第36届金鸡奖最佳音乐奖,华罗庚纪念馆获评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青果巷创成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深化军地双拥共建,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全面深化“1+29”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推进84项公共安全重点任务,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8.6%和11.1%。稳妥处置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金融等领域风险隐患,创成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常州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强化协调推进,强化审批服务,强化对上争取,加快组织项目实施,认线个市级政府投资项目完成投资182.1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5.7%,有20个项目竣工投运。

  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完成情况。交通建设计划实施项目19个,1~12月完成投资153.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6.5%。沪宁沿江高铁建成通车,常泰长江大桥、腾龙大道智慧快速路工程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实施。

  2.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完成情况。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实施项目10个,1~12月完成投资6.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9.8%,惠家塘泵站进水管网完善工程、德胜河外江段河道整治工程、澡港河圩塘段护岸工程等项目完工,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超额完成年度计划。

  3.民生社会事业建设投资计划完成情况。民生社会事业建设计划实施项目32个,1~12月完成投资22.6亿元,基本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市二院阳湖院区二期、市儿童医院新院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检测大楼、市委巡察保障中心业务用房改造工程等项目竣工,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延陵院区综合楼新建工程、常州开放大学(劳动西路)改扩建工程等项目顺利推进。

  2024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也是常州万亿之城再出发的第一年。做好今年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大势,科学把握我们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从国际看,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发生深刻的周期性和结构性变化,2024年世界经济增长将处于相对疲弱的水平。高利率环境或将持续,全球流动性依然持续收紧,对经济复苏的抑制作用仍然较强,地缘冲突和政党选举也将增添诸多不确定性。从国内看,当前我国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经济发展仍然具备较多有利条件和支撑因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带来的动力优势等仍然突出,但社会预期偏弱、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依旧存在。同时,海外市场持续收缩、房地产和政府债务压力等需要密切关注。从我市看,进入万亿之城后,全市上下信心满满、斗志昂扬,“532”发展战略将持续引领我市高质量发展。同时,新能源产业投资热度蝉联全国第一,“发储送用网”全链条闭环全国唯一,将持续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基于以上形势分析,我们提出2024年的主要工作思路是: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总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处理好质升与量增的关系,更多关注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和可持续发展;处理好先立与后破的关系,在新旧动能转化之间实现平滑过渡;处理好宏观与微观的关系,紧贴微观主体所思所想,助力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提振居民消费信心、增强企业投资动能;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统筹发展与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紧扣“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深入实施“532”发展战略,以“走在前、做示范”的担当,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常州答卷。

  立足新坐标、对照新要求,按照“在发展目标上再攀高、在补齐短板上再发力、在放大优势上再提升”的总体思路,2024年安排36个预期指标(见附件),其中:

  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持续下降;单位GDP能耗降幅、单位GDP碳排放量降幅以及大气、水环境质量完成省下达任务。

  构建现代化产业链条。瞄准新型工业化方向,围绕新能源、高端装备、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生物技术及新型医疗器械等优势领域,培育一批具有较强产业控制力和根植性的龙头企业,集中精力打造“1028”产业体系。完善新能源产业生态。全力争创国家级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新一代电池技术、智能座舱等技术突。